近日,由我校作为主要合作单位参与联合实施的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伙伴“维多利亚湖流域退化土地和生计恢复”项目在肯尼亚维多利亚大湖区布西亚郡洪泛区取得重要成果。首座使用我国竹子建筑技术建造的竹制教室和竹房屋展示中心于布西亚郡的Rugunga小学顺利建成并交付学校使用,为大湖区流域受洪水频繁侵袭的社区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住房解决方案。此次项目的成功实施开创了我校利用我国技术资源在非洲落实实地项目的成功突破。
(洪泛区居民的房屋)
(本项目示范防洪水浸泡的竹房屋)
在此次竹房屋示范建设项目中,我校大湖区研究中心扮演了重要角色。大湖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楼一平博士作为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伙伴关系项目“中国—肯尼亚竹子合作开展退化土地和生计恢复“的首席技术专家,其在竹子研究和应用领域丰富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对竹房屋示范项目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带领的项目团队将中国成熟的竹房屋建造技术与当地需求相结合,为布西亚郡洪泛区居民设计和示范了切实可行的住房解决方案。
(上下两图为示范竹房屋教室在Rugunda小学的建设过程)
这一项目是我校参与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的一次成功尝试。项目通过将中国的竹产业经验和技术引入肯尼亚,我们不仅为当地社区提供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工具与知识,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座竹制教室建成的成功示范,展示了竹子资源和中国的竹子技术在大湖区生态修复和经济适应中的切实潜力,同时也为整个非洲地区利用竹子应对洪水的危害提供的参考和有益的经验。
(小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开心地参与项目活动)
竹房屋为洪水泛滥地区提供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创新解决方案。竹制教室项目体现了竹子作为一种可持续建筑材料的多重优势,包括:经济实惠且耐用:为洪水多发地区居民提供长期的庇护所。生态友好:减少碳足迹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此外,通过竹子的应用,该项目进一步展示了竹材在生态修复和社区能力建设中的潜力。通过技术转移和培训,当地人员学习了竹子的种植、加工和建造技术,为技术的本地化应用奠定了基础。项目还强化社区能力建设,起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在为期10天的竹房屋建造与培训活动中,楼一平博士和中国竹子技术人员指导当地学员与社区成员开展实践学习。这种能力建设模式不仅保证了竹建筑技术在非洲的成功示范,还激发了社区成员参与气候韧性建设的热情。
(竹屋教室建成后我校兼职研究员楼一平代表团队接受肯尼亚国家电视台的采访)
布西亚郡气候变化管理局局长Dan Opilio先生对此高度评价:“这座竹制教室不仅仅是一个庇护所,它象征了技术创新与资源绿色可持续性的结合,也成为了布西亚郡展示竹子技术和竹房屋建造的示范中心以及学生和居民的培训和教育中心。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社区的影响。”
展望未来,作为布西亚郡首个竹制教室和竹房屋示范项目,该项目为未来的竹建筑推广树立了榜样。接下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深化与联合国环境署相关机构及肯尼亚政府的合作,推动竹子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包括生态修复、经济适应和社区建设。
(竹屋教室交付后项目团队与小学生们合影留念)
此次项目的成功实施也证明了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湖区研究中心在国际科研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彰显了中国高校在全球生态治理与气候变化应对中的重要贡献。
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供稿